链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58e3c70100r1ou.html
这个 DSO 是主要做报表用,还是做数据存放及 delta 用,如果是后者的话,更改 DSO 的属性把 "SIDs Generation upon Activation" 的勾弃掉,如果是前者,可以通过事务 "RSODSO_SETTINGS" 调整相应参数来提高你的 active 的效率。
Parameter for SID Generation 中, Maximum package Size 是 2 万, maximum wait time
for process 是 600(10 分钟 ) ,这个数字是否是越大越好 ?
Maximum package Size 是根据你的内存来设的,
maximum wait time for process 可以长一点。
a) 退出 BW 系统,关闭所有 BW 系统的窗口和 EXCEL 的窗口;
b) 右键点击 " 我的电脑 " ,选择 " 属性 "――>" 高级 "――>" 环境变量 "--" 系统变量 "--" 新建 " ,变量名: SAP_CODEPAGE 变量值: 8400
c) 依次点击 " 确定 " ,保存新增的环境变量
.
不行的话,重启下机器,另外注意用户名密码输入界面下的语言输入 ZH
报表是在信息提供者:设备主数据 上出的。供应商是
设备主数据 的一个 属性(导航)。在
query 里制作报表的时候行上是 ‘
供应商 ‘ ,列上是
‘ 设备数 ‘
。目的是分析该供应商都提供了多少设备。当然自由特性里有个设备号,可以追溯。
但当我用 rsrt 测试报表的时候,
* 正常显示是没有问题的 *
,但想过滤出特定的供应商的时候总是过滤不出来。再追踪的时候出现如下提示:
‘ 在特性 ZZCZZS
的主数据表中不存在特性值 #####################
。因此,无法将此值传输到内部 SID 中。
‘
另外 在 ecc 的时候 供应商就是中文,并不像其他的设备的属性一样有个编号,然后编号可以对应一个中文。 是不是和中文有关,因为在提示里的特性值是 ##### 。 有没有解决的办法? 谢谢了!!!
还有在不论是设备主数据还是供应商主数据中中文显示都正常,我在过滤的时候是选择的,而不是输入问题。
用 RSRC check 你的那二个特征,并修复。
rsa1-- 工具 -- 应用层次结构 / 属性更改 -- 信息对象清单,检查设备特性是否在列表里,选中执行属性更改
1 可以在表 tvarvc 中建一个变量
2 然后在不同的 dtp 中的 transfert routine 里写 赋值给上面变量 的
code : 比如 dtp A 执行则赋变量的值 为 A 若 dtp B 则变量的 值为 B 。。。。
3 然后在 transformation
start routine 中 去读 变量的值 看是从哪个 dtp 过来的 ,然后更改处理规则 。
1、 建立一个表;
2、 在 DTP 的过滤条件中写代码给表插入一条记录;
3、 在转换中去读取该表中的记录,并在结束例程中删除表中记录。
确定你的情况必须要要用合计 ? 用合计的 kf 一般要谨慎的 确定你在的 kf 合计出的结果的正确性 ,不然整个 dso 里的数据都会错误。 delta 是 适用的 recordmode 用 after image 即可 .
可以用 RSA2 查到每个数据源的 delta 属性,比如 2lis_03_bf 是 ABR, 这表示这个数据有 after image 、 before image 、 revise image.
不是说 ods 用合计不能做 delta , 而是说 ods 一般用来记录的是合计每条数据的详细情况,如果 ods 里不做报表 你可以把 kf 当 charactestic 来理解 ,而在 cube 里面来合计 是相对于不同的 diemension 来合计你的 kf 这样是为报表多维分析服务的 。
ods的 delta是把 change log表的变化记录往上更新 , "合计 "是 key值相同下 ,keyfigure累加的 .
你可以用 DSO, 但是得用两层 DSO, 第一层 DSO1 用 Overwrite 方式 , 用来正确获取 Delta 的 Change log 数据 , 第二层 DSO2 从 DSO1 更新 , 可以使用 Sum 方式 .
1、 仅成功登记 / 更新请求 ==== 就是指成功更新到 DSO 或者 CUBE 的数据请求
2
、仅那些未在数据目标中登记的带有错误的请求 ==== 就是出错了,没有更新到 DSO 或者 CUBE 的请求
3 、仅删除装载请求,不要删除激活请求(
ODSR...)==== 这个应该是说成功装载但是没有上传到 DSO 或者 CUBE 的请求吧。
一般来说,我们是删除前 30
天的请求,保留一个月的请求数据即可,这样做的好处是还能节省一下磁盘空间 。
FI-AP 、 AR 的设计就是抽取前面一天的数据,因此增量不能抽取到当天的数据。
如果数据量不大的话,建议进行全量抽取,然后在 BW 使用
DSO 进行增量的处理 。
BW 中,存在两种数据抽取方式,完全更新与增量更新,完全更新是每次把截至到某个时间的数据全部抽取,增量抽取则只抽取上次和本次抽取之间更新的数据,很显
然,增量抽取能够提高系统效率,根据 SAP 帮助的说法,增量更新又分为时间戳和增量
队列两种方法,其中财务数据的抽取为时间戳增量法,后勤数据的抽取为增强队列法。对于增量更新,都需要先对数据抽取进行初始化,然后再进行增量的抽取。对
于时间戳增量法,系统存在一个延迟时间,即时间戳设置时间与记账时间的差异,比如时间戳是根据创建时间(或输入时间)来确定是否更新的依据,而在抽取开始
时(时间戳已标记),此时凭证已创建而未记账(即未更新至数据库),则此次无法抽取到该凭证,但下次抽取时,由于已在时间戳范围之外,也不再进行抽取,从
而导致抽取数据遗漏,避免此问题, SAP 帮助上给出了通过设置安全抽取时间的方法,设置视图为 BWOM2_V_SAFETY
,可根据不同的数据源设置不同的安全时间,两个小时为推荐设置
这个安全时间是对于已经创建但未保存在凭证而言,如果在这个安全时间内保存了,则此次抽取将包含在内 ,
比如你 6小时抽取一次数据,假如你第一次在 12:00抽取,那么下次应该是 18:00抽取,那么应该来说 18:00抽取的数据是
12:00-18:00的数据才对,但是有种情况需要你考虑,比如我 11:55在做一个凭证,但是中间我去吃饭, 12:30才回来完成这个凭证,那么这个凭证就是
11:55创建的,在 12:00抽取的时候,由于凭证没有产生,因此无法抽取,但是下次 18:00抽取的时候,由于这个凭证是在
11:55创建的,所以也无法抽取到。
做 BW数据仓库最重要的一条准则就是 "不重复、不遗漏 ",那么这样你就遗漏了数据,那么
SAP就想了个办法,就是比如这次我抽取从 06:00-12:00,那么下次我抽取从 11:30-18:00,这样上面的凭证就能抽取出来了吧,这时候
11:30-12:00就有半个小时的重复,这个就叫做 Lower Limit。
同上,比如我 12:00抽取的时候,不想抽取
06:00-12:00,而是想抽取 06:00-11:30,那么我就设置一个 Higher Limit 为
30分钟,则抽取的时候就不会到最新的时间,而是需要过账半小时前的凭证。
比 如我设置了 30分钟的 Lower Limit, 30分钟的 Higher
Limit,那么我 12:00抽取的数据应该是 05:00-11:30的数据,下次抽取的数据时 11:00-17:30,在下次就是
17:00-23:30,在下次就是 23:00-05:30,在下次就是 05:00-11:30,如此循环。
但是如果设置了 Lower Limit和 Higher Limit之后,请记得在 BW中使用 DSO来处理数据。
在 RSCUR 中创建新的货币转换类型就可以了,不过 3.5 版本中事务代码为 rrc1.
每次 DSO 数据进行激活更新时,都会在 change log 表产生一个 request ,这个 request
对应这次请求发生改变的所有记录,如果是新记录, change log table 中的 recordmode = N, 如果是更改,那么会产生 2
条记录,一条 recordmode = X 代表修改前,另外一条 recordmode = " " 表示修改后。
往 cube 上 delta
更新的时候,就是靠这些来获取变化量的,新产生的 request 中的那些记录。
原文:http://www.cnblogs.com/hanmos/p/35242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