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发器,就是在对表做DML操作的时候,触发一些其他的事件,触发器一般用在check约束更加复杂的约束上面,是一种特殊的存储过程,不可以被主动调用。
语法如下:
CREATE TRIGGER trigger_name ON { table | view } --加密,加密之后不可以修改,但是可以调用或者删除,具体怎么解密,网上有超长的一段SQL代码,大家可以百度一下SQL存储过程/触发器解密 [ WITH ENCRYPTION ] { { { FOR | AFTER | INSTEAD OF } { [ INSERT ] [ DELETE ] [ UPDATE ] } --指定应该再添加一个现有类型的触发器。 WITH APPEND 不能与 INSTEAD OF 触发器一起使用。 --如果显式声明了 AFTER 触发器,则也不能使用该子句。for与after效果是一样的都是操作后触发,instead of是在操作的时候使用触发器内容替代的替代触发器 --仅当为了向后兼容而指定了 FOR 时(但没有 INSTEAD OF 或 AFTER)时,才能使用 WITH APPEND。 -- 如果指定了 EXTERNAL NAME(即触发器为 CLR 触发器),则不能指定 WITH APPEND。 [ WITH APPEND ] --微软对此的解释是:使用 NOT FOR REPLICATION 来控制约束、标识和触发器 --在某些情况下,最好将复制拓扑中的用户活动与代理活动区别对待。 --例如,如果用户在订阅服务器上插入行且该插入满足表的检查约束,则复制代理在订阅服务器上插入该行时,可能不需要实施相同的约束。 [ NOT FOR REPLICATION ] AS --在进行DML或者DDL后/前,做的一些操作。 --但是不像oracle那样有一个before,如果想要在对表操作前触发,需要手动编写程序 --大致思想就是,在插入的时候插入信息暂时存到了inserted/deleted临时表中,你去那里检索到了相关信息, --然后再和原表数据进行判断,如果没存在这个数据,就可以写一些插入前的操作了 [ { IF UPDATE ( column ) [ { AND | OR } UPDATE ( column ) ] [ ...n ] | IF ( COLUMNS_UPDATED ( ) updated_bitmask ) column_bitmask [ ...n ] } ] sql_statement [ ...n ] } }
基本的意思就是这样了,其中触发器对性能的影响还是有一些的,特别是数据量大的时候,所以要慎用,如果你想要优化数据库的话,最好使用一些约束。若果还有不完善的地方,还需要大神指正。
EG:
原文:http://www.cnblogs.com/llcdbk/p/4276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