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词介绍编辑
蛋白酶体是在真核生物和古菌中普遍存在的,在一些原核生物中也存在的一种巨型蛋白质复合物。在真核生物中,蛋白酶体位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1] 。 蛋白酶体的主要作用是降解细胞不需要的或受到损伤的蛋白质,这一作用是通过打断肽键的化学反应来实现。能够发挥这一作用的酶被称为蛋白酶。蛋白酶体是细胞用来调控特定蛋白质和除去错误折叠蛋白质的主要机制。经过蛋白酶体的降解,蛋白质被切割为约7-8个氨基酸长的肽段;这些肽段可以被进一步降解为单个氨基酸分子,然后被用于合成新的蛋白质。[2] 需要被降解的蛋白质会先被一个称为泛素的小型蛋白质所标记(即连接上)。这一标记反应是被泛素连接酶所催化。一旦一个蛋白质被标记上一个泛素分子,就会引发其它连接酶加上更多的泛素分子;这就形成了可以与蛋白酶体结合的“多泛素链”,从而将蛋白酶体带到这一标记的蛋白质上,开始其降解过程。[2]
从结构上看,蛋白酶体是一个桶状的复合物,[3] 包括一个由四个堆积在一起的环所组成的“核心”(右图中蓝色部分),核心中空,形成一个空腔。其中,每一个环由七个蛋白质分子组成。中间的两个环各由七个β亚基组成,并含有六个蛋白酶的活性位点。这些位点位于环的内表面,所以蛋白质必须进入到蛋白酶体的“空腔”中才能够被降解。外部的两个环各含有七个α亚基,可以发挥“门”的作用,是蛋白质进入“空腔”中的必由之路。这些α亚基,或者说“门”,是由结合在它们上的“帽”状结构(即调节颗粒,右图中红色部分)进行控制;调节颗粒可以识别连接在蛋白质上的多泛素链标签,并启动降解过程。包括泛素化和蛋白酶体降解的整个系统被称为“泛素-蛋白酶体系统”。
蛋白酶体降解途径对于许多细胞进程,包括细胞周期、基因表达的调控、氧化应激反应等,都是必不可少的。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的获奖主题就是蛋白质酶解在细胞中的重要性和泛素在酶解途径的作用,而三位获奖者为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什科和欧文·罗斯。
2发现编辑
在发现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之前,细胞中的蛋白质降解被认为主要依赖于溶酶体,一种膜包裹的囊状细胞器,内部为酸性环境且充满了蛋白酶,可以降解并回收外源蛋白质以及衰老或损伤的细胞器。[2] 然而,在对网织红血球的研究中发现,在缺少溶酶体的情况下,ATP依赖的蛋白质降解依然能够发生;这一结果提示,细胞中存在另一种蛋白质降解机制。1978年,一些研究者发现这一新的降解机制有多种不同的蛋白质参与,在当时被认为是新的蛋白酶。[5]随后在对组蛋白修饰的研究工作中发现,组蛋白发生了意外的共价修饰:组蛋白上的一个赖氨酸残基与泛素蛋白C-端的甘氨酸残基之间形成了共价连接,但其对应的功能未知。[6]而后又发现先前鉴定的一个参与新的降解机制的蛋白质,ATP依赖的蛋白质水解因子1(ATP-dependent proteolysis factor 1,APF-1),实际上就是泛素。[7]
这些早期的工作导致了1970年代末和1980年代初,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在以色列技术工程学院(Technion – Israe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阿夫拉姆·赫什科的实验室中发现,而阿龙·切哈诺沃是当时实验室中的一名研究生。正是在福克斯詹士癌症中心(Fox Chase Cancer Center)欧文·罗斯的实验室做访问研究期间,赫什科提出了关键的概念性想法,而罗斯后来并没有对自己在其中的贡献加以强调。[8]由于他们在发现泛素-蛋白酶体系统上的贡献,这三人一起分享了2004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4]
虽然1980年代中期,已经有电子显微学数据显示蛋白酶体的堆积环结构[9],但直到1994年,第一个蛋白酶体核心颗粒的原子分辨率结构才通过X射线晶体学获得解析。[10]至2000年,研究者用酵母中的20S核心颗粒与锥虫的11S调节颗粒构造了异源蛋白酶体复合物,并解析了这一复合物的结构。[3] 但截止至2007年,还没有获得核心颗粒与真核生物中更为常见的19S调节颗粒的蛋白酶体复合物结构。
作用编辑
细胞周期控制
细胞周期进程是由一系列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来进行调控的,而CDK则是由细胞周期蛋白(cyclin)来激活。有丝分裂的细胞周期蛋白,在细胞中只有几分钟寿命,是所有已知的细胞内蛋白中寿命最短的。 在CDK-cyclin复合物行使了它的功能之后,复合物中的cyclin就会被多泛素化并由蛋白酶体降解,从而保证了细胞周期的正常运转。尤其是在细胞退出有丝分裂期时,作为调控组分的cyclin B需要从有丝分裂促进因子上脱落下来,而这一解离过程依赖于蛋白酶体的参与。
细胞周期检控点,如G1期和S期之间的后限制点检查,也需要蛋白酶体降解cyclin A,而cyclin A的泛素化由一个名为后期促进复合物(anaphase promoting complex,APC)的E3泛素连接酶来进行. APC蛋白和Skp1/Cul1/F-box蛋白复合物(即SCF复合物)是降解cyclin和控制检控点的两个关键调控因子;SCF复合物自身则由APC蛋白来调控,由于Skp2蛋白(SCF复合物中的转接蛋白)可以在G1期到S期的过渡期中抑制SCF复合物的活性,因此通过泛素化Skp2蛋白,APC蛋白就可以激活SCF复合物。
调控植物生长
在植物中,茁长素(auxin)或植物激素(phytohormone)的作用是调控植物生长的方向和向性,它们通过细胞信号通路来诱导一系列转录因子抑制蛋白(Aux/IAA蛋白)进入蛋白酶体降解途径。这些抑制蛋白由SCFTIR1蛋白或者由与auxin受体蛋白TIR1结合的SCF蛋白进行泛素化。Aux/IAA蛋白降解后,对auxin反应因子(ARF)家族的转录因子的抑制就被解除,从而诱导ARF基因的表达。 ARF被激活所导致的结果因植物类型和发育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但都参与了对根和叶脉生长的指导。ARF蛋白和Aux/IAA蛋白之间配对的特异性被认为是ARF的去抑制作用具有反应特异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