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现在也睡不着,比赛还有一段时间才开始,那就熬夜再写点心得体会吧,主要针对第三章主机规划与磁盘分区。
一开始我也不太清楚,linux的操作不是只需要掌握一些重要的指令就行了吗?但是后来在项目中要移植一个linux系统到arm芯片上,才知道必须要掌握整个linux系统,就像我们需要掌握windows系统后才能对其进行操作。
1. linux中所有的信息、数据等都是以文件的形式记录下来的,更加通俗的说,每个装置都被当成一个档案来进行访问,例如IDE接口的硬盘文件名是/dev/hda等。数据的写入其实是在磁盘上面。磁盘又可细分为扇区和磁柱两个单位,扇区每个大小为512字节,其中最重要的是第一个扇区。
2. 第一个扇区主要记录两个重要信息:1)主要启动记录区(MBR),存放安装开机管理程序,大小为446字节。2)分割表,记录整颗硬盘分割的状态,大小为64字节。MBR是很重要的,因为当系统在开机的时候会主动读取这个区块的内容,这样系统才知道你的程序放在哪里,并且该如何开机。
3. 在分割表的64字节中,总共分为四组记录区,每组记录区记录了该区段的起始与结束的磁柱号码,假设硬盘装置文件名为/dev/hda,则分割槽的四个区段分别为/dev/hda1,/dev/hda2,/dev/hda3,/dev/hda4.这四组分割信息称为延伸分隔槽,最小单位是磁柱。由延伸分割槽又可以切出逻辑分隔槽,其装置名称号码只能由5开始。
4. 简单地说,整个开机流程到操作系统之前的动作应该是这样的:1)BIOS,开机主动执行的韧体,会认识第一个可开机的装置2)MBR,第一个可开机装置的第一个扇区的主要启动记录块,内含开机管理程序。3)boot loader,一只可读取核心档案来执行的软件。4)核心档案,即内核,开始操作系统的功能。
原文:http://www.cnblogs.com/elninohjh/p/4295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