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UML中,九种图显得尤为重要。了解九种图之后,究竟九种图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谁先谁后,谁领导谁就成为下一步要考虑的一大问题。
首先先奉上我总结的一张图,在这张图中我结合了软件的开发周期,将每一个阶段对应到相应的UML的名称,这样它们之间的先后顺序就基本上确定了。
如上图所示,九种图中领先的是用例图,用例图从用户的角度描述了系统的功能,并指出各个功能的操作者,即明确了系统的分工。而后,开发者可以根据用例图的基本需求的分析对系统进行框架的设计,即概要设计(其中对象图是类图的实例化)。 当某一个系统有了开发的模型和框架,下一步就可以对系统的细节进行设计,即根据静态图的莫I系那个结构开始对系统的结构进行构造,这就用到了描述系统行为的三类图:交互图、行为图、实现图。(总结如下)
1.交互图
描述对象间的交互关系,包括时序图和协作图。时序图显示对象之间的动态合作关系,它强调对象之间消息发送的顺序,同时显示对象之间的交互;协作图描述对象间的协作关系,协作图跟时序图相似,显示对象间的动态合作关系。除显示信息交换外,协作图还显示对象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如果强调时间和顺序,则使用时序图;如果强调上下级关系,则选择协作图。
2.实现图:
包括组件图和部署图。组件图描述代码部件的物理结构及各部件之间的依赖关系,组件图有助于分析和理解部件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部署图定义系统中软硬件的物理体系结构。
3.行为图:
状态图描述类的对象所有可能的状态以及事件发生时状态的转移条件,状态图是对类图的补充,活动图描述满足用例要求所要进行的活动以及活动间的约束关系,有利于识别并进行活动。
这样一来,结合上次的博客《UML总结之九种模型图》,对UML中用到的九种图就有进一步的理解了,有了这一步的理解,画图过程中就清晰多了。
欢迎大家指正。
原文:http://blog.csdn.net/ysc1123/article/details/2076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