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已经学习了一段时间,对一些基本的知识该进行一下总结,颗粒归仓,对三层有一个宏观的理解。
三层是将整个业务分成显示层(UI),业务逻辑层(BLL)和数据访问层(DAL)
它的作用是向用户展现特定的业务数据,采集用户的输入信息和操作。通俗的讲就是展现给用户的界面,它不包含任何业务逻辑。
它的主要作用有三个:
(1)从DAL中获取数据,以供UI显示用
(2)从UI中获取用户指令和数据,执行业务逻辑
(3)从UI中获取用户指令和数据,通过DAL写入数据源。
它的基本流程大致是:UI层获得指令操作和操作数据—>执行业务逻辑—>数据传送给DAL(DAL发送到数据源)—>接收从DAL获得的数据—>将处理完成的数据返回给UI
提供基本的数据访问,实现对数据库的增、删、改、查,不包含任何业务相关的逻辑处理。
实体体现了面向对象的思想,把大量的数据进行封装,然后再进行传递。在大量数据的情况下,如果有很多个参数需要进行传递,容易造成错误,如果使用实体层,只需要调用实体就可以了。在实体层里通过Get()和Set()获取或者设置实体对象里的成员属性值。
三层之间:
三层与实体层之间:
使用三层是为了解耦,上一层依赖下一层,如果这一层没有问题那就是另一层的问题,便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三层可以很好的提高效率,界面设计人员、代码编码人员、数据库设计人员,分工明确,都各负其职的负责好自己的任务就好,而不是像原来一样每个人都需要从业务的需要分析到具体实现都要独自完成。但是分层不是分的越多越好,不能盲目的分层。这些要在以后的学习实践中慢慢的体会。
原文:http://blog.csdn.net/ww130929/article/details/441163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