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ML类图:显示了系统的静态结构,而系统的静态结构构成了系统的概念基础。类图用于对系统中的各种概念进行建模,并描绘他们之间的关系。在类图中,一共包含了一下集中模型元素,分别是:类、接口、依赖关系、关联关系、泛化关系以及实现关系。类图的目的在于描述系统的构成方式,而不是系统如何协作运行的。
类图的作用:类图常用来描述业务或软件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关系,我们通常通过下面三种方式使用类图:
1、位系统词汇建模型
位系统的词汇建模型实际上是从词汇表中发现类,发现他的责任
2、模型化简单的协作
协作是指一些类、接口和其他的元素一起工作,提供一些合作的行为,这些行为不是简单地将元素加在一起就能实现的。例如:当我们为一个分布式的系统中的事务处理过程建模型时,我们不可能只通过一个类来表明事物是怎样执行的,事实上这个过程的执行涉及到乙烯类的类的协同工作,使用类图来可视化这些类和他们的关系。
3、模型化一个逻辑数据库模式
我们常用类图设计数据库的蓝图。在很多领域,我们想把持久型数据保存到关系数据库或面向对象数据库中。我们可以用类图为这些数据库建立模型。
类图建立步骤(个人意见):
1、研究分析问题领域,确定系统需求
2、确定类,明确类的含义和职责,确定属性和操作
3、确定类之间的关系
4、调整和细化类及类之间的关系
5、绘制类图并增加相应的说明
类图中的类的种类:
1、抽象类:在进行类设计时,如果一些具体类具有相同的方法或属性,我们可以把这些相同的方法或属性从这些具体类中抽取出来,把他们封装到一个抽象类中,然后,通过扩展抽象类,重新定义这些具体类。
抽象类是一种不能直接实例化的类,也就是说不能用抽象类创建对象。在UML中,抽象类和抽象方法的表示是将起名字用斜体表示。
2、接口:是一种类似于抽象类的机制,接口中的方法都是抽象方法。
3、关联类:在应用当中,我们发现两个类之间具有多对多的关系,并且有些属性不属于关联两端的任何一个类。例如:在某个系统中的两个类:person和institute,显然,person可以属于多个institute,而每个institute肯定会吸纳多个person。incident他们之间很显然就是多对多的关系。
4、模板类:在注入C++这样的语言中,提供了一种叫做参数化类的机制,或叫做模板。例如,我们需要一些能够处理整型、浮点型、字符串的数组,普通的做法是为他们个创造一个类,这三个类除了数据类型不同之外,其他的都是相同,但是仍然要定义三次。模板就是用来解决这个问题,可以根据占位符或者参数来定义类,而不用说明属性、方法返回值和方法参数的实际类型。通过实际值代替占位符即可创建新类。
5、主动类:从运行的角度来看,还有一种特殊的类—主动类。主动类的实例称为主动对象,一个主动对象拥有一个控制线程并且能够控制线程的活动,具有独特的控制权。
6、嵌套类:在诸如Java语言中,允许你讲一个类定义放在另一个类定义的内部,这就是钱塔雷,在java中也称为内层类。嵌套类是生命在它的外层类中的,因此只能够通过外层类或外层类的对象对它进行访问。
类图的介绍就这么多,把我的机房收费类图放在下面,欢迎指错!
原文:http://blog.csdn.net/lu930124/article/details/20791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