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心投入工作(work harder at what you do):当你工作时,一定要全心投入,不要浪费时间,不要把工作场所当成社交场合。光这个秘诀,如果你能长期实践,就能使你的生产力加倍。
二、工作步调快(work faster):养成一种紧迫感,一次专心做一件事,并且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之后,立刻进入下一件工作。养成这习惯后,你会惊讶地发现,一天所能完成的工作量居然是如此地惊人。
三、专注于高附加值的工作(work on higher-value
activities):你要记住工作时数的多寡不见得与工作成果成正比。精明的老板或是上司关心的是你的工作数量及工作品质,工作时数并非重点。因此聪
明的员工,会想办法找出对达成工作目标及绩效标准有帮助的活动,然后投入最多时间与心力在这些事情上面。投入的时间愈多,每分钟的生产力就愈高,工作绩效
也就提高,自然赢得老板及上司的赏识与重用,加薪与升迁在望。
四、熟练工作(do things you are better
at):你找出最有价值的工作项目后,接着要想办法,通过不断学习、应用、练习,熟练所有工作流程与技巧,累积工作经验(一句话解决KNOW
HOW的问题)。你的工作愈纯熟,工作所需的时间就愈短;你的技能愈熟练,生产力就提升得愈快。
五、集中处理(bunch your
tasks):一个有技巧的工作人,会把许多性质相近的工作或是活动,例如,收发E-MAIL、写信、填写工作报表、填写备忘录等等,集中在同一个时段来
处理,这样会比一件一件分开在不同时段处理,节省一半以上的时间,同时也能提高效率与效能。
六、简化工作(simplify your work):尽量简化工作流程,将许多分开的工作步骤加以整合,变成单一任务,以减少工作的复杂度,另外,运用授权或是外包的方式,避免把时间花费在低价值的工作上。
七、比别人工作时间长一些(work longer
hours):早一点起床,早点去上班,避开交通高峰;中午晚一点出去用餐,继续工作,避开排队用餐的人潮;晚上稍微留晚一些,直到交通高峰时间已过,再
下班回家。如此一天可以比一般人多出2至3个小时的工作时间,而且不会影响正常的生活步调。善用这些多出来的时间,可以使你的生产力加倍,进而使你的收入
加倍。一个成功的人,通常是一个行动派的人,一旦懂得提升生产力的方法,就会将这7个小秘诀,默记在心,不断地应用、练习,直到成为工作、生活的习惯为
止。只要养成这个习惯,你的生产力一定会提高,收入也会加倍。
1、敢于决断——克服犹豫不定的习性很多人之所以一事无成,最大的毛病就是缺乏敢于决断的手段,总是左顾右盼、思前想后,从而错失成功的最佳时机。成大事者在看到事情的成功可能性到来时,敢于做出重大决断,因此取得先机。
2、挑战弱点——彻底改变自己的缺陷人人都有弱点,不能成大事者总是固守自己的弱点,一生都不会发生重大转变;能成大事者总是善于从自己的弱点上开刀,去把自己变成一个能力超强的人。一个连自己的缺陷都不能纠正的人,只能是失败者!
3、突破困境——从失败中撮成功的资本人生总要面临各种困境的挑战,甚至可以说困境就是“鬼门关”。一般人会在困境面前浑身发抖,而成大事者则能把困境变为成功的有力跳板。
4、抓住机遇——善于选择、善于创造机遇就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有些人浪费机遇轻而易举,所以一个个有巨大潜力的机遇都悄然溜跑,成大事都是绝对不允许溜走,并且能纵身扑向机遇。
5、发挥强项——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一个能力极弱的人肯定难以打开人生局面,他必定是人生舞台上重量级选手的牺牲品;成大事者关于在自己要做的事情上,充分施展才智,一步一步地拓宽成功之路。
6、调整心态——切忌让情绪伤害自己心态消极的人,无论如何都挑不起生活和重担,因为他们无法直面一个个人生挫折,成大事者则关于高速心态,即使在毫无希望时,也能看到一线成功的亮光。
7、立即行动——只说不做,徒劳无益一次行动胜过百遍心想。有些人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所以看不到更为实际现实的事情在他身上发生;成大事者是每天都靠行动来落实自己的人生计划的。
8、善于交往——巧妙利用人力资源一个人不懂得交往,必然会推动人际关系的力量。成大事者的特点之一是:善于靠借力、借热去营造成功的局势,从而能把一件件难以办成的事办成,实现自己人生的规划。
9、重新规划——站到更高的起点上人生是一个过程,成功也是一个过程。你如果满足于小成功,就会推动大成功。成大事者懂得从小到大的艰辛过程,所以在实现了一个个小成功之后,能继续拆开下一个人生的“密封袋”。
可以讲任何一种手段,都可以导致一种结果,但这个结果是不是最佳的结果,恐怕就很难说了。成大事者总是关于选择最佳的手段,达到最完善的结果,这就是非
一般人所能做到的。因此在成功之路上,你要想成大事,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你的手段对你推动成功的计划是否立竿见影!
原文:http://www.cnblogs.com/jimcsharp/p/4418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