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从字面上来理解,很容易让一些初学者先入为主的认为:SecondaryNameNode(snn)就是NameNode(nn)的热备进程。X
其
实不是。snn是HDFS架构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经常由于名字而被人误解它真正的用途,
其实它真正的用途,是用来保存namenode中对HDFS metadata的信息的备份,并减少namenode重启的时间。
对于hadoop进程中 ,要配置好并正确的使用 snn,还是需要做一些工作的。
hadoop的默认配置中让snn进程默认运行在了namenode的那台机器上,但是这样的话,如果这台机器出错,宕机,对恢复HDFS文件系统是很大的灾难,更好的方式是:将snn的进程配置在另外一台机器 上运行。
在hadoop中,namenode负责对HDFS的metadata的持久化存储,并且处理来自客户端的对HDFS的各种操作的交互反馈。为了保 证交互速度,HDFS文件系统的metadata是被load到namenode机器的内存中的,并且会将内存中的这些数据保存到磁盘进行持久化存储。
为了保证这个持久化过程不会成为HDFS操作的瓶颈,hadoop采取的方式是:
没有对任何一次的当前文件系统的snapshot进行持久化,对 HDFS最近一段时间的操作list会被保存到namenode中的一个叫Editlog的文件中去。当重启namenode时,除了load fsImage意外,还会对这个EditLog文件中 记录的HDFS操作进行replay,以恢复HDFS重启之前的最终状态。
而SecondaryNameNode,会周期性的将EditLog中记录的对HDFS的操作合并到一个checkpoint中,然后清空 EditLog。
所以namenode的重启就会Load最新的一个checkpoint,并replay EditLog中
记录的hdfs操作,由于EditLog中记录的是从上一次checkpoint以后到现在的操作列表,所以就会比较小。如果没有snn的这个周期性的合
并过程,那么当每次重启namenode的时候,就会 花费很长的时间。而这样周期性的合并就能减少重启的时间。同时也能保证HDFS系统的完整性。
这
就是SecondaryNameNode所做的事情。所以snn并不能分担namenode上对HDFS交互性操作的压力。尽管如此,当
namenode机器宕机或者namenode进程出问题时,namenode的daemon进程可以通过人工的方式从snn上拷贝一份metadata
来恢复HDFS文件系统。
至于为什么要将SNN进程运行在一台非NameNode的 机器上,这主要出于两点考虑:
可扩展性:
创建一个新的HDFS的snapshot需要将namenode中load到内存的metadata信息全部拷贝一遍,这样的操作需要的内存就需要
和namenode占用的内存一样,由于分配给namenode进程的内存其实是对HDFS文件系统的限制,如果分布式文件系统非常的大,那么
namenode那台机器的内存就可能会被namenode进程全部占据。
容错性: 当snn创建一个checkpoint的时候,它会将checkpoint拷贝成metadata的几个拷贝。将这个操作运行到另外一台机器,还可以提供分布式文件系统的容错性。
配置将SecondaryNameNode运行在另外一台机器上
HDFS的一次运行实例是通过在namenode机器上的$HADOOP_HOME/bin/start-dfs.sh( 或者start-all.sh ) 脚本来启动的。这个脚本会在运行该脚本的机器上启动 namenode进程,而slaves机器上都会启动DataNode进程,slave机器的列表保存在 conf/slaves文件中,一行一台机器。并且会在另外一台机器上启动一个snn进程,这台机器由 conf/masters文件指定。
所以,这里需要严格注意,conf/masters 文件中指定的机器,并不是说jobtracker或者namenode进程要 运行在这台机器上,因为这些进程是运行在 launch bin/start-dfs.sh或者 bin/start-mapred.sh(start-all.sh)的机器上的。所以,masters这个文件名是非常的令人混淆的,应该叫做 secondaries会比较合适。
然后,通过以下步骤:
将所有想要运行secondarynamenode进程的机器写到masters文件中,一行一台。
修改在masters文件中配置了的机器上的conf/hadoop-site.xml文件,加上如下选项:
<property>
<name>dfs.http.address</name>
<value>namenode.hadoop-host.com:50070</value>
</property>
core-site.xml:这里有2个参数可配置,但一般来说我们不做修改。fs.checkpoint.period表示多长时间记录一次hdfs的镜像。默认是1小时。fs.checkpoint.size表示一次记录多大的size,默认64M。
<property> <name>fs.checkpoint.period</name> <value>3600</value> <description>The number of seconds between two periodic checkpoints. </description> </property> <property> <name>fs.checkpoint.size</name> <value>67108864</value> <description>The size of the current edit log (in bytes) that triggers a periodic checkpoint even if the fs.checkpoint.period hasn‘t expired. </description> </property>
配置完成之后,我们需要检查一下是否成功。我们可以通过查看运行secondarynamenode的机器上文件目录来确定是否成功 配置。首先输入jps查看是否存在secondarynamenode进程。如果存在,在查看对应的目录下是否有备份记录。
该目录一般存在于hadoop.tmp.dir/dfs/namesecondary/下面。
1、secondarynamenode可以配置多个,master文件里面多写几个就可以。
2、千万记得如果要恢复数据是需要手动拷贝到namenode机器上的。不是自动的(参看上面写的恢复操作)。
3、镜像备份的周期时间是可以修改的,如果不想一个小时备份一次,可以改的时间短点。core-site.xml中的fs.checkpoint.period值
原文:http://www.cnblogs.com/plxx/p/45181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