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么混吃等死,时间长了,法正慢慢当上了官新都令、军议校尉。这也就是些虾兵蟹将的小兵小卒的官衔。
法正很不满意,都说英雄莫问出处,况且我还是有来路的人,这刘璋怎么就瞎了眼,不肯用我这个送上了门的人才呢?
看看人家刘备,三顾茅庐,到乡下去请一个农民出山,那个走了狗屎运的乡巴佬叫什么来着?诸葛亮吧?连农民工的利益都有人保护,我怎么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呢?
都是姓刘的,做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豪情万丈而来,但法正的梦想很快被现实的残酷冲击成了肥皂泡。
每天上班也闲得无聊,就是看看报纸,喝喝茶,聊聊天,扯扯淡。
下了班,也不过是和孟达这样的酒肉朋友一起泡泡吧,蹦蹦迪,洗洗澡,按按摩。
虽然没啥正事可干,但不要忘了,这里是成都,是天府之国,虽然其他地方闹瘟疫,这里却是最适合人生活的地方。
法正是一个不满足现状的人。时间长了,牢骚多了,自然要发泄出来,每次单位开会,或者学习文件,或者一些其他的公开场合,这个愤青动不动就喜欢放炮。
用现在的话说,他不是嫌房价高了,就是股市的动荡太大了;不是打击腐败不利了,就是牛奶里的掺杂的三聚氰胺太多了;不是体制改革落伍了,就是中超联赛的假球黑哨太多了。
反正在法正眼里,这个社会的阴暗面太多了。说一千道一万,就是这个世道太恶劣,政府太无能。
牢骚太多防肠断,渐渐的,在同事和领导眼里,法正成了一个本事不大脾气不小的方鸿渐。有本事你也干点实事啊,老怨天尤人算什么本事?光说不练假把式,老忽悠,你以为你是赵本山吗?
就这样,法正在人们眼中成了一个异类,招人烦。
法正也懒得搭理他们,依旧我行我素,嬉笑怒骂。
他觉得那帮看他不顺眼的人都是些凡夫俗子,都是些吃货,你们懂个屁啊。哪天等我有了出头之日,就让你们好好开开眼,我一定把你们这帮有眼不识泰山的小兔崽子都给收拾了!
没事的时候,法正就还和孟达鬼混在一起,因为孟达家里有钱啊,吃喝嫖赌都有人买单,何乐而不为?
就在这个时候,法正和孟达认识了一个关键人物。
这个人物的出现改变了他们两人的一生。此人就是张松。
张松自幼就是个神童。
他五岁能吟诗,七岁会做文章,一目十行,看过就背,过目不忘。
但是,张松长的有点对不起观众,额头尖,鼻偃齿露,身短不满五尺,言语有若铜钟。
此时的西蜀之主已经不再是刘焉,而是他的儿子刘璋。张松就是在刘璋手下当师爷。
刘焉有四个儿子,长子刘范,官任汉朝廷的左中郎将;二子刘诞,任制书御史:三子刘瑁,官任别部司马。四子刘璋,任奉车都尉。
本来小儿子刘璋是最没希望继承刘焉之位的,因为立幼不立长,在当时是大忌。
但天有不测风云,刘焉在益州的时候,他的前三个儿子都留在长安。
有一次,刘表上疏弹劾刘焉,说他私造军火, 有不轨之图.要造反。于是,汉献帝就派了刘璋到成都去劝告刘焉, 让他不要做非分之想。
刘焉却把刘璋留在了成都, 不让他回长安复命,这个时候来看,刘璋不仅躲过了一劫,而且阴差阳错的捡到了天上掉下的大馅饼。.
原文:http://www.cnblogs.com/xuekai-to-sharp/p/3615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