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ls】显示当前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及文件夹
【ll】相当于ls -l,详细显示所有文件及文件夹
2、【pwd】显示当前的工作目录
3、【mkdir】建立目录
如:mkdir test,创建test文件夹
【touch】创建文件
如:touch test.txt,创建test.txt文件
4、【cd】改变当前的工作目录
如:cd /user ,打开user文件夹
【cd .. 】返回上一级目录(cd后面空格加两个点)
5、【rm】删除命令,删除文件/目录
如:rm aa.txt,删除aa.txt文件;
rm -r bb,删除bb目录(包括目录下的所有文件);
rm -rf bb,删除bb目录(强制删除bb目录及里面的所有文件,无警告提醒)
rm -rf bb/*,删除bb目录下的所有文件,但是不删除bb目录,目录为空
6、【cp】拷贝命令
如:cp test.txt test2.txt :把test.txt文件在当前文件夹下复制一个,名称为test2.txt
cp test.txt /pp/test :把test.txt文件复制到/pp/test目录下
cp /etc/passwd a.txt :把/etc/passwd文件拷贝到当前目录,并改名为a.txt
cp /etc/passwd . :把/etc/passwd文件拷贝到当前目录
cp -r /home/liang / :把/home/liang整个目录拷贝到根目录
7、【mv】将文件移动至目标,若目标是文件名,则相当于改文件名
如:mv oldname newname :重命名
mv aa.txt /liang :将aa.txt移动到liang目录下
8、【cat】显示和连接一个或多个文件至标准输出
如: 一次显示整个文件。$ cat filename
从键盘创建一个文件。$ cat > filename
只能创建新文件,不能编辑已有文件.
将几个文件合并为一个文件: $cat file1 file2 > file
9、【ps】显示目前你的进程或系统进程的情况
如:ps -ef :显示所有进程信息,连同命令行
ps -ef|grep ssh: ps 与grep 常用组合用法,查找特定进程
ps aux :列出目前所有的正在内存当中的程序
ps -u root :显示指定用户信息
10、【wc】统计文件的行、字、字符数,若无指定文件,则统计标准输入
如:wc test.txt :查看文件的字节数、字数、行数
ls -l | wc -l :用来统计当前目录下的文件数
用wc命令怎么做到只打印统计数字不打印文件名:
命令:如下显示
输出:
[root@localhost test]# wc -l test.txt
7 test.txt
[root@localhost test]# cat test.txt |wc -l
7[root@localhost test]#
说明:
使用管道线,这在编写shell脚本时特别有用。
11、【vi】基于行编辑器上的全屏幕编辑器
进入vi的命令 :
vi filename :打开或新建文件,并将光标置于第一行首
vi +n filename :打开文件,并将光标置于第n行首
vi + filename :打开文件,并将光标置于最后一行首
vi +/pattern filename:打开文件,并将光标置于第一个与pattern匹配的串处
vi -r filename :在上次正用vi编辑时发生系统崩溃,恢复filename
vi filename....filename :打开多个文件,依次进行编辑
如:用vi修改文件test.txt文件:
(1)进入test.txt文件所在目录文件,用cd命令;
(2)#vim test.txt
(3)打开test.txt文件,点击【i】或【a】进test.txt文件入“插入”编辑模式
(4)修改后保存并退出,先点击【Esc】再输入【:wq!】
(5)查看修改的文件,cat test.txt
注:点击【Esc】再输入【:set nu 】显示文件行标号
12、【more】命令和cat的功能一样都是查看文件里的内容,但有所不同的是more可以按页来查看文件的内容,还支持直接跳转行等功能。
实例1:显示文件中从第3行起的内容
命令:more +3 log2012.log
实例2:从文件中查找第一个出现"day3"字符串的行,并从该处前两行开始显示输出
命令:more +/day3 log2012.log
实例3:设定每屏显示行数
命令:more -5 log2012.log
实例4:列一个目录下的文件,由于内容太多,我们应该学会用more来分页显示。这得和管道 | 结合起来
命令:ls -l | more -5
说明:每页显示5个文件信息,按 Ctrl+F 或者 空格键 将会显示下5条文件信息。
原文:http://www.cnblogs.com/zhuiyiyujinxiang/p/4612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