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详细

一个简单RPC框架是如何炼成的(V)——引入传输层

时间:2015-07-20 23:27:25      阅读:275      评论:0      收藏:0      [点我收藏+]

开局篇我们说了,RPC框架的四个核心内容

  1. RPC数据的传输
  2. RPC消息 协议
  3. RPC服务注册
  4. RPC消息处理   
接下来处理数据传输。实际应用场景一般都是基于socket。socket代码比较多,使用起来也比较麻烦。而且具体的传输通道使用socket或者其他的方式,如更上层的http,或者android里的binder,都是可替换的,只是具体的一种实现而已。所以,这里我就偷个懒,只是引入一个很简单的Connection类,用来描述一下如何将数据传输 这一层给独立出来。

首先简单列出Connection类的实现,很简单,就是两个list,一个管发送,一个管接收。(实现没有考虑多线程安全,实际是必须考虑的)。
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recv的实现约定是阻塞式的,也就是如果没有收到任何数据,recv调用会一直阻塞。
class Connection(object):
    '''
    @RPC 连接。一般说来,都是socket连接,这里简化起见,直接本地变量实现。
    '''


    def __init__(self, sending_msg_list, recving_msg_list):
        '''
        Constructor
        '''
        self.sending_msg_list = sending_msg_list
        self.recving_msg_list = recving_msg_list
    
    def send(self, message):
        self.sending_msg_list.append(message)
    
    def recv(self):
        while len(self.recving_msg_list) == 0: time.sleep(0.01)
        return self.recving_msg_list.pop(0)
    
    def isClosed(self):
        return False


有了这个connection,剩下的就只要将rpc消息统统通过这个connection去发送,通过这个Connection去接收。

接着修改客户端的request请求,不再直接调用server端的procRequest方法,而是将请求交给connection,去发送。  然后等待connection收到server端的回复,将回复消息从connection中取出来。
def request(self, req):
        # 全部简化处理,不考虑线程安全问题,不考虑异步
        # 先是将RPC消息发送到服务端,然后服务端就会处理,并将结果发回到客户端,客户端这边接收处理结果。
        # self.remote.procRequest(req) // 删除
        self.conn.send(req)
        rsp = self.conn.recv()
        return rsp.result

同样的,修改服务端收到request请求后的处理。首先反复调用connection.recv()方法读取客户端发过来的请求。当请求处理完成后,不再直接以函数返回的方式return,而是将rsp交给connection,由connection负责传输给client
    # def procRequest(self, req): 调整参数列表,不再需要req
    def procRequest(self):
        # 循环读取并处理收到的客户端请求
        while True:
            req = self.conn.recv()
            rsp = Response()
            rsp.id = req.id   
            if req.command == 'sayHello':
                rsp.result = self.sayHello()
            elif req.command == 'whoAreYou':
                rsp.result = self.whoAreYou()
            else:
                raise Exception("unknown command")
            
            # return rsp  # rsp也是通过connection最终传给client,而不是直接函数返回
            self.conn.send(rsp) 

最后,列一下connection的初始化
slist = []
    rlist = []
    client = Client(Connection(slist, rlist))
    server = Server(Connection(rlist, slist))
    server.start()


总结,引入传输层的意义在于
1. 实现client与server端的解耦,client端不再需要持有server端的对象了。 这也是实现“远程调用 ”所必须的。
2. 传输层的实现有很大的自由度,一般说来,他无需关心具体的RPC消息的格式,只需要完成数据的可靠传输就可以了。
3. 传输层具体基于socket,binder, 是采用http,udp,tcp这些都是自由的,根据需要选择就可以了。也就是相当于一个可以自由拼接的组件。
4. 上面的模型实在过于简单,没有考虑多线程保护,没有考虑异常。实际比较理想的情况,应该起码有个类,Connector,以及Channel。其中channel只负责数据的传输,Connector负责管理channel。
后续如果有时间,会再进行完善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未经博主允许不得转载。

一个简单RPC框架是如何炼成的(V)——引入传输层

原文:http://blog.csdn.net/crylearner/article/details/46952765

(0)
(0)
   
举报
评论 一句话评论(0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留言反馈 - 联系我们:wmxa8@hotmail.com
© 2014 bubuko.com 版权所有
打开技术之扣,分享程序人生!